分析师观点|解读中芯、华虹、华润微财报
近日,中芯国际、华虹和华润微都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,在传统半导体市场淡季叠加疫情反弹的双重不利的艰难开局下,中芯国际、华虹和华润微作为国内晶圆制造业的领头羊,依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。
近日,中芯国际、华虹和华润微都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,在传统半导体市场淡季叠加疫情反弹的双重不利的艰难开局下,中芯国际、华虹和华润微作为国内晶圆制造业的领头羊,依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。
最近两则新闻引起产业内人士高度关注:一则关于国内设计公司砍单,去年国内设计企业还在愁产能不足,最近却砍单成风,下调预测,不仅小企业日子不好过,即便上市公司、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也愁眉不展。另一则新闻则是国际设计公司高调加单,抢产能之风甚至盛于去年,AMD季度报告称必须向台积电、格罗方德等供应商支付总计65亿美元预付款,高通、NVIDIA等巨头也拿出巨资提前锁定产能。相应的,国际代工厂全面上调代工价格,台积电部分客户已收到了涨价通知,涨幅6%,而去年8月台积电刚上调了价格;而国内代工企业的部
5月2日,外媒报道美日计划在2纳米芯片制造联手,以追赶台积电和三星。这印证了我们在《半导体“北约”,中国如何应对》一文中的判断,一是 Chip4并非铁板一块,内部有利益冲突。 二是Chip法案以及Fabs法案以对抗中国为幌子,但台积电,三星才是真正的靶子。这是全球供应链部落化、网格化的最新高度,但也说明西方组建产业小圈子并非口号,他们在认真推进,寻找各种可能。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,拿出对策,化解危机。
产能紧张持续,扩产迫在眉睫。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“芯片荒”后,全球各大半导体强国似乎患上了“产能不足恐惧症”,扩产动作犹如军备竞赛般频出。这其中,作为衡量扩产进度的重要参考之一,中国本土企业的半导体设备购入情况表现如何?业内有观点指出,中国大陆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第一,这是否意味着大陆半导体企业的扩产动作已然初见成效?
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半导体产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竞争时期,全球半导体产业并购高潮层层迭起。全年半导体行业并购总金额在2015年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后,后又在龙头企业之间的并购之中,不断刷新着新的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总金额。
近日,《金融时报》等外媒报道,ARM为实现IPO,将所持有的安谋科技的股份转让给母公司软银,软银成为安谋科技的股东之一后,单方面罢免原有CEO,设立两个联席CEO。这里的关键是,其中一个联席CEO具有半官方身份。外媒将其解读为软银与地方政府联手夺权,“由于安谋科技CEO吴雄昂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拥有官方授权文件,在中国法律之下很难将他免职,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。”
Copyright © 2021 芯谋市场信息咨询(上海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12840号-1